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谈谈我对汽车类社区的理解:懂车帝VS汽车之家虎扑论坛手机「谈谈我对汽车类社区的理解:懂车帝VS汽车之家」

谈谈我对汽车类社区的理解:懂车帝VS汽车之家虎扑论坛手机「谈谈我对汽车类社区的理解:懂车帝VS汽车之家」

在汽车垂类内容平台领域,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三座大山就是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

汽车之家,早年以论坛起家,所有内容都以用户为核心,通过首创定义各种标准化的工具,打造了最完备的车型库工具吸引了大量买车的用户和爱车的极客,通过多年的积累在主机厂非常强势的汽车垂类行业完成了从售前到后市场的布局,拥有最强的买车先上汽车之家的心智,用户粘性很高。其发展路径为:OGC原创内容-》车型库图片(标准化产品库)-》UGC-》多元化-》变现-》衍生服务(二手车、金融)

易车,其实是一个偏B端的产品,作为助力经销商卖车的工具,更重产品和极致的线索转化效率,轻内容建设。其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线索采买来进行线索变现。

懂车帝,背靠头条,早年通过账号打通拿到了丰富的媒体资源,接着推出缔造计划搜罗全网汽车KOL进一步巩固该优势,再以大力出奇迹的姿态完成了对车型库的建设,目前在短短3年多时间补全了所有短板以后,开始逐步探索一个汽车垂类大社区的构建。

而在这里,我最想聊聊的是它们的社区建设一块。首先这里明确一个关于社区的产品形态:1、并不是说只有图文论坛形式(类似虎扑)才算一个社区,像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其实也是一个社区;2、并不是像圈子这样的结构才是社区,有可能直播互动(同步互动),论坛(普通作者异步互动),资讯文章(专业作者同步互动)也可以构成社区。

但是这其中不管是有车以后还是懂车帝,新生的社区必定需要经过大量的方向探索才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就像懂车帝,最早的社区是偏娱乐化的,更多的是以小视频为内容载体去描述一些汽车很生活碎片化的事情。而像我们,最早是通过做线下车友会,以社群来连接车主,引导它们在线上使用群空间小程序进行内容沉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其实在这方面都慢慢醒悟过来,更多的去围绕想要买车的用户(普通用户)群体来构建社区。

在持续3年的探索里面,我们发现汽车这个行业本身已经是存量市场,不存在说仅仅凭借一个社区或者仅仅凭借一两个工具就可以颠覆整个行业让大家都来使用你的产品。所以社区的本身更多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留存而考虑的。就像掌盟的团队曾在内部的分享会上提到,他们做社区使用的方式就是“工具+社区”,工具帮助产品低成本获客,社区解决产品留存问题。

这里可以举一个生活的场景:

从前,家里斜对面开了小卖部,这里能解决我买东西的需求(汽车是商品、内容是商品)。现在,小区周围有无数的商场超市、甚至类似天猫超市、盒马生鲜这种,那我为什么要去小卖部买东西呢?

1、路径最短,我对它产生了路径依赖,我为了快速商品,下楼就行,不用上网购买等待配送,不用开车去超市(工具)

2、小卖部聚集了稳定的人群,可能是老板和你很熟悉,可能是小区的人相约小卖部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社区)

这里举一个生活产品化的例子:

在一个零食行业小老板早期创业的时候,体量不大,资金不足,那么我的店铺大概率选址在一个普通小区,服务的是周围的居民,但是如果我开的是一个客单价1000元以上的进口精品超市,很可能会变成我提供的服务本身没问题,但是没有匹配到周围小区居民的需求。也就是人与内容的不匹配。

基于上述对汽车社区比较基础的认知基础上,我们来看看两个产品的简单对比。

3.1汽车之家

从内容类型来看,选车、买车、用车的刚需内容占据了整体的大头,同时也覆盖了玩车、美女、改装等偏车生活的内容,并且根据NLP语义分析提取等做了很多细分内容品类的标签化分类,整体可以用全面2字来进行形容。不过从社区氛围来看,其互动氛围对比像虎扑这样同为男性垂类的社区就若了不少了。

3.2懂车帝

小视频频道,应该可以说是字节系产品优势频道了。早期的懂车帝社区基本上以小视频为主,但小视频为主的内容其实是更偏向娱乐化和碎片化的,这就导致了其在服务买车用户群体上能提供辅助信息决策的价值就较低了,而从娱乐价值来说,即使我是一个汽车狂热爱好者,我也不可能一直只刷与汽车相关的短视频。所以从后续改版上来看,小视频被放到了最边缘的频道,相信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在此场景,结合我当年买车时候对产品的使用路径来看,大致是这样的:当我锁定几个意向车系后,我不但会用车型库工具来反复去看他的参数配置、各种颜色的图片、还有高低配置的报价和优惠信息,还会上汽车之家每天把车系分论坛下当天所有更新的精华帖都刷完。

回到懂车帝社区本身的氛围来看,可能是由于我很早以前的第一印象,我一直觉得其社区整体更篇向移动端那种互动型的社区(如虎扑、知乎),整体的内容调性为娱乐化与碎片化讨论。从社区早期来讲,它不利于社区内容快速填充与丰满,因为内容的非标准化与非模版化,导致创作者产出各式各样的帖子,而没有做统一的引导与指引。而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碎片化的内容无法系统的构成买车决策,顶多是他们在kill time的时候一点小小的调剂,而对于kill time来说,只有极少数的汽车爱好者才会天天泡论坛并且在上面消磨时间。这种内容除非数量足够的多然后再用语义分析将他们进行归类才能对购车用户产生价值。

懂车帝也似乎开始意识到这点,所以他们也开始征集类似提车日记、口碑等等的标准化帖子。每个车友圈精华列表下头部的几个帖子都是十分长的,应该是从运营的角度做了top车系的覆盖。不过从实际内容来看,懂车帝上内容的篇幅特别长,有的甚至高于汽车之家的长度,而要知道懂车帝是没有PC端的,所以一个正常的用户在狭小的手机屏幕其实是很难打出这么长的内容,它是一种反人性的要求。因此这些内容不太像“正常用户日常分享出来的动作”,有可能是因为运营强利益活动下的或者其他非常规的征集手段。

4.1服务想要买车的用户,为购车消费决策提供价值

毋庸置疑,找到使用汽车内容平台最主流的用户群体,然后去服务好他们。所有玩车、自驾、模型等等都是风花雪月,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底子足够硬才有资格去做风花雪月的事情。因此所有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政策都应该向主攻专车专用型内容来倾斜。

这里我们用一个生活化例子来理解:

小卖部,还是以满足目前选址周边已有居民为主,卖的当然是刚需的柴米油盐,想要高端用户开车专门来你这里买东西本质上是反人性的。但是因为现在的居民生活水平高了,还是可以日常放一些精品商品来调剂一下,提供小卖部的逼格。只有当你的小卖部成长为综合类的大型超市,你才有资格开各式各样的货架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

4.2建设一个效率型的社区,互动氛围只是锦上添花

汽车平台APP用户决定了他们生命周期十分短暂,当他们买完车以后,绝大多数用户就会自然流失,然后新的一批用户又回进入APP,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尊重,顺势而为,不要强行创作场景、需求来留住他们。

因此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帮助用户以最短路径、最少操作找到对自己购车决策有帮助的内容可以进行消费就足够了,互动氛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核心还是足够全面与高质量的专车专用型内容。因此我觉得与其把汽车社区对标虎扑还不如把它对标得物、小红书。当用户想要买车或者身边的人想要买车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起你、使用你、推荐你,那么这个汽车社区就成功了。

这个就是:

小卖部,最起码保障财米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并且在顾客进店触手可及的地方能找到他们。

4.3无论社区处于哪一个阶段,重视整个运营体系的建设

社区总归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有共同文化维系、互相联系的场所,这是所有社区都为之努力的方向,而社区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强如B站也走过了11年光景。一个社区,需要守护氛围、维护规则、也需要扩大用户对规则的共识,这一切都离不开运营资源的投入。就像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发展和演进,它离不开精神价值观、社会理念指导(社区规范)+基建建设(产品机制)+法律规范(算法能力)。

而汽车垂类社区,其用户留存低,商业价值却十分高,因此无论是从获客还是留存与转化,都需要一个高效的运营体系来进行支撑。并且汽车是一个需要与线下进行强结合以及与主机厂进行强联系的行业,注定从运营的角度而言,需要更加庞大的投入。

拥有一个健康高效的社区运营体系后,剩下的就可以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一个居民区小卖部,周围或多或少有多家商店竞争,那居民区用户盘子就这么大,大家为什么会选择你而不是别家商店。在大家提供服务拉不开差距的今天(工具都是这些工具),比拼的就是运营,比如商店会印刷各类的来宣传本周特价(内容运营与分发),商店会做会员特惠、特定品类促销(脉冲式活动运营),商店会让你办会员卡、积分(用户运营与维系),商店让你加微信群第一时间知道优惠信息(社群运营)。

4.4聚焦建设用户活跃场景:圈子(分论坛)、话题

比起汽车之家,我更推崇懂车帝的社区产品结构,简单清晰。汽车社区是否能给用户带来价值,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阅读消费体验是否够好,前端样式到底是短动态还是段落帖,而是用户能在这里找得到相对应的内容。一个汽车社区核心无非是车系圈子,这是所有用户活跃的主阵地。而整个社区可以用话题这种维度来把社区的内容进行串联聚类,然后来慢慢使整个社区扩充成长。注意,这里的话题不是哪种讨论型的话题,而是栏目型的话题。比方说围绕选车、买车、用车等等相关做的一些类似:提车日记、看车日记等等的话题。圈子的数量、话题的完备程度决定整个社区的板凳深度。

给用户更少的聚集场景,更少的产品概念,让流量更加的集中。

原来,我在一个10w人的小区,开了3、4家分店,有的卖水果、有的卖百货、有的卖菜,但是人流都是一定的而位置却相对分散,因此每个店铺看起来人气都不高。然后店内的陈设,热闹的气氛又不重点维护,自然生意惨淡。那我现在就关闭所有人流惨淡的店铺,集中资源做起一个店铺,当外面的人看到了整个店铺这么多人,自然而然又会被吸引过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真的是一个古老无解的哲学问题了,如今已经是2020年,再也没有下一个10年给到后来者想豆瓣、知乎、B站一样用漫长的周期来做社区的探索与建设,社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产品的发展,产品的发展衡量还是用户的增长,用户增长靠的是消费规模,而决定消费规模的从来不是社区氛围。扩大规模肯定是要找到“绝大多数”的用户的。

事后的归因分析总是有道理的,但是所有产品起来的路径却是大不相同,终究还是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用户的被互联网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了,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丰饶度也不一样了。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